(紐約)李大立
春節期間在廣州看報紙,公布新上任的市長和八個副市長學歷履歷,發現這個中國南方最大的都市和全國所有的官場一樣,充滿了世襲權力和官辦學歷。
先說世襲權力:副省長佟星、市委書記朱小丹、市長張廣寧、副市長王曉玲以及曾在廣東紅極一時後被調到湖南、山西當省長的于幼軍.......等等廣東政壇新貴,有一個共同點,他們都是北方籍貫和五十年代初在廣州出生的「革命幹部子弟」,父輩全都是從北方扛槍南下的造反農民,得天下後,正是在廣州坐天下,春風得意享用特權的時候生下了他們這一代「革命事業接班人」。五十年代筆者有幸與這類人一起居住在「機關大院」裏(見新出拙作「中國——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」),他們和我們講廣東話,和我們玩成一堆,可是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炫燿他們的官老爹,有些新來的土包子,不幾年就變洋氣了,是廣州這座開放包容的大城市哺育了他們,讓他們懂得了現代文明。隨著改革開放後廣東經濟突飛猛進,長大後的他們甚至有些羞於承認自己是北方人。
他們父輩的農民造反領袖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時候,他們都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小學生或初中生,沒來得及利用特權進入大學學府,但其後卻利用特權走後門參軍、當「工農兵學員」或者從一個普通工人的崗位步步高升,直至省市官位的頂層。取得他們父輩所未能取得的空前權力,代表他們的父輩領導老百姓「將革命進行到底」,當然同時也代表他們的父輩繼續享用農民造反的革命成果,如果沒有父蔭,能辦得到嗎?
大陸報紙披露副市長王曉玲的個人履歷頗具代表性:1970年15歲就「參軍」,在廣州軍區197醫院當衛生員(護士);1975年20歲廣州軍區軍醫學校學員,教員;1988年33歲廣州市工商管理局科員;1991年36歲廣州市工商局開發區分局辦公室副主任(副科級);1994年39歲升任工商局保稅區分局局長助理;1996年41歲升任局長;1999年44歲工商局副局長(正處級);2001年46歲局長(正局級);2003年廣州市副市長(省廳級)。試想想如果她是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,能有這樣青雲直上的好運氣嗎?原來香港傳媒披露她是當今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夫人王鳳清的姪女!
這就是陳雲說的:「還是我們自己人的子女靠得住。」也就是毛澤東說的:「永保革命江山代代相傳!」
再說官辦學歷:廣州「南方都市報」以「八個副市長,七位碩士生」為標題,列出八位副市長的學歷,用以標榜現今的共產黨不再是輕蔑知識的毛澤東農民黨了。可是如果仔細地看一下,你會發現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所謂學歷全都是官辦的,他們的所謂「高級經濟師」、「高級工程師」全都名不副實。最搞笑的是他們中很多都還多了一個「中國特色」的名銜:「高級政工師」。全國政協委員、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先生說:「相當數量已經獲得和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黨政幹部,大多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職權,動用公款,混取所謂“在職研究生”文憑的。他們在入學考試中,不參加研究生統考,學校為他們設置校外單獨考試,甚至未經考試,就取得入學資格。在課程學習中,他們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;或者由祕書代勞。學期考試也往往由祕書代考,甚至不參加考試也可以得到高分。至於畢業論文,則往往是指導教師捉筆代刀。他們在學者面前擺官架子,在同僚面前又充學者。」
再以大陸報紙披露的王曉玲學歷為例:85-88年期間中山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中文大專班學員;98-01年期間廣東社會科學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專業學員;04年至今中南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學院倫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;05年受聘為華南理工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兼職教授。這裏的大陸用詞「期間」、「邊幹邊學」,就是香港報紙所說的「官員兼學員」,對照以上蔡繼明教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的發言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回事了。
筆者曾在貴刋揭露過上海市長韓正以及在紐約「世界日報」上揭露過當年的深圳市長于幼軍利用手中職權,為自己度身訂做「在職研究生」的醜聞。韓正的「大學學歷」是在40歲上海盧灣區長任上取得的,其「研究生學歷」是在42歲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任上取得的。廣東的于幼軍更離譜,在廣東省委宣傳部長任內,三年內拿到了兩個中山大學「在職碩士」學位(哲學、工商管理),又再以三年時間另外拿到一個「在職博士」學位(哲學)。中共的省委宣傳部掌管全省文化教育事業,中山大學在其掌管之下,在其權力範圍內予取予攜早已不是什麼祕密,奇怪的是大陸的高等學府為了迎合這種政治需要,竟然放棄嚴謹的學術原則,紛紛開辦各種「在職XX班」為他們度身定做假學歷、假學位,令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在全世界嚴重受損。此外,難得的是大陸報章竟不避嫌公之於眾,這說明這種應運而生的官辦學歷已經氾濫到「見怪不怪,少見多怪」的地步。韓正和于幼軍文革前的正式學歷其實只有初中程度,卻可以跨越高中階段,直接取得大學甚至研究生學歷。中央對這種假學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他們這些官場上的弄潮兒,則似乎在比賽誰的權力大?誰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的「學歷」最高?反過來又用這種假學歷在官場上取得盡可能高的官位,已經成了一種惡性循環。
中國大陸人口眾多,人才濟濟,擁有很多有志有為的青年學者,也有很多富有實際經驗的青年實幹家,可是平民百姓家庭出身的人都因為沒有父蔭,本事再大也難以有這樣平步青雲的機會;即使個別人碰上了,也隨時會被這些「太子黨」聯手斬下馬來。大陸傳媒對這種世襲權力和階級歧視噤若寒蟬,反而對那些依杖父蔭青雲直上的特權階層極盡吹捧能事,大言不慚地以「八個副市長,七位碩士生」之類的標題炫燿。可是,老百姓看在眼裏,心裏是多麼想的,你們會知道嗎?「帝王將相,寧有種乎?」如果有一天像你們說的「亡黨亡國」,執政黨這種將武力打下的天下看作私產,在小圈子裏私相授受,世代相傳,很可能就是原因之一,到時再思悔改已經遲了。
(12/5/07紐約)
(「開放」雜誌07年7月號首發)